熱門文章

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

12歲時當送報生。一開始他的送報路線最短,只有28份,但送一份報一天只賺1分錢(0.01美元),賺的錢少,他就想辦法開源。

當他發現有某一條路線沒有人送時,就說服老闆讓他接收送報路線,為了縮短時間,他還事前安排好送報路線,不到5年,報份從28份擴增到156份,收入大增,才16歲就存了200美元。這個賺錢初體驗,讓皮肯斯對財富的觀念開始萌芽。

信念一》從擁有者的角度思考

外婆是影響皮肯斯一生最重要的人之一,開啟他有效運用金錢的觀念和做生意的頭腦。

小時候皮肯斯一家就住在外婆家隔壁,某個週日,他帶著5角錢(0.5美元)出門,他告訴外婆要去剪頭髮、看電影,剩下的錢則拿去買爆米花。「不要忘了,只有傻瓜才會立刻花掉自己的錢。」外婆嚴肅的告訴他這句話,給了他管理金錢的觀念,讓他學會有效運用金錢,不買沒有必要的東西。直到現在,只要離開房間,皮肯斯就會隨手關燈。因為外婆常跟他說:「下個月我會把帳單拿給你,讓你看看電費要花多少錢。」這讓他學會「要從擁有者角度來思考事情」。

因此他永遠記得「股東才是公司擁有者,經營階層只是員工」。因此在經營之初,皮肯斯就為美薩員工引進員工配股選擇權及利益分配制度,因為他認為,員工擁有公司股份越多,思考和行為就會越像老闆。

而從多年經營公司的經驗中他觀察到,過去企業經營者對於薪水、津貼、權力、名望等4P(Pay、Perks、Power、Prestige)高度關注,卻對替股東創造利潤(Profit)毫不在乎。皮肯斯甚至在1986年成立美國股東協會(United Shareholders Association,USA),儼然化身捍衛股東權益的戰士,成功引起當局對公司治理的重視。

「油神」靠能源商品期貨翻身為全球富豪,但其實引領皮肯斯進入商品期貨領域的,卻是「牛」,這項新嘗試,讓他學到一次教訓。1969年,美薩收購哈葛頓時,德州西北地區成為牛肉中心,牛肉價格大漲,專業牛隻飼養場如雨後春筍般崛起。皮肯斯發現專業飼養場創造的現金流量,有助於美薩在墨西哥灣鑽油日益龐大的現金需求,於是成立飼牛部門,野心勃勃的投入飼養場生意。

信念二》做你最熟悉的東西

不出3年,美薩已租下10萬英畝牧場,養了16萬頭牛,成為美國第二大牛隻飼養公司。經營規模大,風險相對升高,當時,只要活牛價格每磅下跌0.05美元,美薩就要付出800萬美元代價。

生意頭腦靈光的皮肯斯很快就發現,流動性最高的牛隻市場是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(CME)活牛期貨。於是,他開始透過個人戶頭交易牛、玉米、豬肉等農產品。 1970年代牛隻價格高漲,初期皮肯斯投下3萬4,000美元的活牛期貨,在槓桿操作下,半年後獲利即高達660萬美元。但就在漲勢接近尾聲時,皮肯斯到加拿大參加石油高爾夫錦標賽,未料活牛期貨大崩盤,3天吐回300萬美元,最後以360萬美元獲利退場。

暴賺暴賠的活牛期貨交易經驗,讓皮肯斯開始採取避險措施。避險是鎖定一個賣價來降低市場風險,例如持有活牛(實質商品),就去買活牛期貨空頭部位,活牛市場價格下跌,期貨空頭部位就會賺錢,這樣一來,風險就能降低或消除。

雖然美薩成為第一家進行避險交易的畜產業,但這畢竟不是皮肯斯熟悉的領域,最後,美薩飼牛部門不得不賣掉圈養地,認列虧損,退出經營。

1983年,紐約商品交易所(NYMEX)要開始交易原油期貨,大好機會找上門來,皮肯斯當然要抓住。

1985年11月時,皮肯斯預測原油價格會暴跌,但12個月後美薩預訂生產400萬桶原油,因此美薩以26美元預售200萬桶對沖一半產量,其後石油一路 漲到30美元,市場甚至傳言會到34美元。但皮肯斯根據石油輸出國組織(OPEC)生產情況和中東油輪動態情報研判:「石油價格會大跌,」因此美薩再以26美元預售200萬桶,皮肯斯的預測成真,原油暴跌到10餘美元,已進行避險的美薩,因而減少3,000萬美元的虧損。

皮肯斯和長期夥伴朗.貝西特(Ron Bassett),從1986年到96年連續10年的期貨操盤,都創下獲利的輝煌紀錄。離開美薩後,新事業的種籽資金連一塊錢都沒有,但他很快就決定東山再起,皮肯斯一輩子浸淫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,對油氣產業瞭若指掌,新事業當然要以自己最熟悉的能源產業出發,不論作多或作空,他只投資能源期貨。

「做你最熟悉的東西」,這就是皮肯斯堅信不移的信念。

信念三》堅信自己的長期分析

「沒有任何東西像商品期貨一樣,需要持續不斷的行動力。」講求迅速、果決的商品期貨交易,很能滿足急性子的皮肯斯。皮肯斯投資時是根據基本面,也就是分析供給和需求,絕不依賴預感,也不會每天殺進殺出。

但在期貨交易市場,這卻不是常規,因為一般人都是在高點或低點時啟動買單或賣單指令,甚至靠每天殺進殺出賺錢。

皮肯斯認為,如果要賺大錢,最好還是看長期、集中持股、不要因為市場短暫震盪而恐慌,他明白指出,「容易激動的人不適合做這一行,交易要保持冷靜才行。」不要一看到上漲就急著獲 利了結,不敢冒險,「只要有勝算,就加碼買進,然後長期持有,」集中持股,就像「緊緊抱著浴缸。」

但是「如果基本面大翻轉,就立刻轉手賣出,」他說。

2002年秋,皮肯斯開始作多石油,而且強力作多,他看到兩大指標:一觸即發的伊拉克戰事(將導致供給減少)和全球經濟恢復成長(需求增加)。「當產量下降而需求上升,油價只有一個方向好去,那就是向上,」皮肯斯說。

2003年3月初油價漲到40美元新高,一年漲幅近70%,後因美國入侵伊拉克後崩跌回到26美元,而後在30美元附近上下,當時市場預期油價已觸頂,連皮肯斯的團隊也這麼認為,但他不認同,他觀察到:由於中國和印度的高度經濟成長,油市出現20年來最大的需求增幅,但產量沒有上來。

2004年5月他上美國CNBC電台受訪時預言:「油價很快會衝破50美元。」隨著油價上揚,而供給面仍沒有反應,9月再度預測:「油價回到40美元之前會先漲到60美元。」果真,全球油價警鈴大作,預測神準,被CNBC譽為「油神」。

當時皮肯斯看到「逆價市場」(backwardated market或inverted market,指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)出現大好機會,例如2004年6月原油現貨每桶37美元,但5年期期貨合約價卻只有30美元,「這是十比一的賭注!」於是他強勢作多,持有期貨合約在2萬到4萬口之間,最後BP能源基金在2005年增值13億美元、稅後報酬達248%。

當時皮肯斯在原油期貨市場具有「喊水會結凍(台語)」的影響力,因為皮肯斯持有2到4萬口合約,等於2,000萬到4,000萬桶石油部位,以全球原油日 需求量約8,000多萬桶計算,等於他掌握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全球石油用量。而大部分合約都是3、4個月後到期,且到期就轉倉(switch,將期貨部 位以一買一賣或一賣一買的方式,把近月合約轉為遠月合約繼續持有),而且只要拉回就加碼買進,一路作多。

「隨時掌握每個可能的消息,根據供給需求的基本面投資,然後堅信自己的長期分析。」皮肯斯堅守自己的信念,並確實奉行這個交易哲學:把事情簡單化。

信念四》越不被看好越要自信

皮肯斯決定從期貨市場東山再起時,原本自認以過去的經歷,BP資本能源基金應該可以募集5,000萬到1億美元。但他錯估形勢,除了他的團隊和一些死忠朋友,投資人大多認為皮肯斯已經走下坡、過氣了,結果只募到3,700萬美元。

但他的反應竟是: 「處在劣勢最棒了!」「大家越不把我看在眼裡,我對自己就越有信心。」

皮肯斯不喜歡太早就亮出所有底牌,因此讓他具備兩項優勢:一是,對手常常對他做出錯誤判斷;二是,他反而會更用力鞭策自己。

BP資本在短時間內就闖出名號,證明自己寶刀未老,也使他在70歲之後獲得的回報,遠超過年輕時的所有收穫。

皮肯斯相信,只要主動積極、有計畫,就有希望。但「成功這條路絕不是直線」,在別人眼中,看似不費吹灰之力,皮肯斯卻是花了一輩子辛勤工作及不斷學習,才獲得這些知識、專業和直覺,「經驗」是他擁有的最大資產,讓他在瞬息萬變的石油天然氣產業保持領先。

皮肯斯的好友哈洛德‧席蒙斯(Harold C. Simmons)當初投資500萬美元支持BP能源基金,儘管資金一度縮水到只剩40萬美元,不免讓他擔心可能血本無歸,但因堅持且信任,5年後,投資回報高達1.5億美元。

皮肯斯領悟到:「在石油這個產業,必須挖得夠深,才能挖到想要的東西。」但大部分的人挖到某個程度,覺得一切都白費了,什麼都沒有而選擇放棄,結果,放棄了夢想、機會和自己的潛力。

「只要永不放棄,大膽衝破阻礙,不斷往自己的目標推進,最終的回報絕對超乎預期。」皮肯斯說。

儘管在市場上有正反兩面評價,但皮肯斯不斷追求股東最大權益的使命感,以及晚年對公益的大方捐獻,讓他仍不負「最佳執行長」和「油神」的美稱。

他以沉著、不服輸的性格,加上果決和大膽的作風來面對人生不斷的挑戰,淬煉出他對財富簡單又根本的原則:看得遠、抱得久,簡單可以成大事。

【延伸閱讀】分析基本面,放長線才能賺錢—皮肯斯緊抱浴缸理論

皮肯斯認為,做投資要研究基本面,最好選熟悉的產業下手,不要一看到上漲就急著獲利了結,只要有勝算就加碼買進,然後長期持有、集中持股,就像「緊緊抱著浴缸」。

從擁有者角度思考:創造財富的前提是,讓自己像老闆一樣思考,以追求個人及股東最大財富為目標

進場
長期持有、集中持股:不要每天殺進殺出,持股續抱,放長線才能賺大錢;只要有勝算就加碼買進,要大膽冒險

做你熟悉的東西:投資要以自己最熟悉的產業為基礎,不熟悉新產業的特性,可能讓你白忙一場

退場
把事實簡單化:根據基本面研究分析,如果基本面大翻轉就轉手賣出

保持冷靜:不依賴預感投資,不要因市場短線整理震盪而恐慌

沒有留言: